脑洞年夜开的电动汽车充电手艺:车震发电
续航里程是今朝纯电动汽车的首要瓶颈,所以各年夜汽车厂商拿出了光怪陆离的解决方案。内燃机增程,减重都已是曩昔时,为了增添一些续航里程,工程师们的脑洞远远超出了前瞻设计师们。
大师都坐过地铁吧,北京地铁多采取第三轨取电的设计,一些城市诸如中国香港则采取电弓取电。总之车辆上会有一些凸起物,毗连路轨旁边或车顶的电网。这一套路已被汽车工程师们学会了。有海外媒体爆料,本田发布了最新的专利手艺,用在解决充电问题。
该专利显示,车辆将配备一个可睁开的的手臂与电轨接触。当手臂睁开时,会毗连至沿线道路中架设好的充电电轨。这条电轨将毗连到电网,并将使汽车充电。这一专利的益处是,车辆可在行驶中充电,为车主节流了很多时候,而且比在路面下方嵌入感应线圈的设法更轻易实现。
也例如广州的有轨电车,由于设备了超等电容,在车站操纵停站上下客的时候升起电弓充电,8~15秒便可完成充电,布满电后可满载行驶4KM以上,而有轨电车站间距478m~1026m,能包管车辆的正常运行。
无独有偶,瑞典交通部正在研发的电动道路系统也有近似设计。不外这一系统首要目标是解决重型卡车的环保问题。今朝他们在瑞典桑德维肯的E16号公路上假定了一条专用的测试线路。在这条专用道路上,距离地面18英尺高度,铺设了电网。车辆经由过程近似电气化铁路利用的受电弓,从电网上取电。其实,国内部门城市,例如北京的无轨电车和这一设法很接近。